Friday, December 25, 2015

年末雜感及對讀友們的祝福


(圖為冬日所拍的UCLA校園一角 )

時間飛逝,從初秋到隆冬,部落格安靜了好些日子。這段時間專注於將博士論文收尾,也忙著幫助一位位有志出國開拓人生可能的朋友們,在申請旺季完成相關文件。

回想起七年前的感恩節,當時人在台灣,也陷於申請博士班的混亂與慌亂之中。那時是我第二次申請博士班,卻仍苦於不知該選擇什麼作為博士班的研究題目。在碩士班期間接觸過的題目,怎麼想都意興闌珊;而自己覺得有興趣的題目,在當時看來則像是突發奇想的念頭,缺乏學術上的基礎和相關的研究經驗來闡述其重要性。眼看12/1號得申請期限逐步逼近,心中想著順從直覺選擇自己有愛的題目,卻因為沒把握能將內容寫好,而拿不定主意。幸運的是,當時因緣際會認識一位人在美國的編輯朋友,在感恩節的四天假期中,和我密集合作,拼命修改,在幾天之內就完成了文件。後來我就以這份SoP,以這個題目,進入UCLA就讀博士班。這份申請文件開啟了我人生學習的新頁。我從申請博士班到至今準備畢業,研究題目都未曾更改,因為研究和自己性情與嗜好相近的題目,而得到很大的滿足和快樂。

往後的日子裡,我的博士班指導老師成為了我忠實的讀者和專業的英文編修,在博士班前一兩年撰寫獎學金申請文件時,往往需要大幅修改,也曾經為了一兩個關鍵字的拿捏,師生兩人對望苦思良久而無所獲,各自解散後回家繼續思索。過程或許漫長,但在申請截止之前,經過一番努力,我的老師總是會說 "Ok, I think it's ready to go"。這句話給我很安心的感覺,雖然獲獎或獲選與否始終是機率問題,但聽到這句話讓我知道,我已經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能,完成了最高品質的作品,在這學習路上,我可以踏實的繼續前進。

可能是因為這些經歷,讓我在編修時多了一點同理心,對於文件本身的內容,也多了一點嚴格的要求,盡力導引申請人將文件本身寫的更充實、具體,有個人特色及說服力。讓每份文件都能充分發揮作用,甚至出乎意料的影響力,幫助每個申請人實現理想。

寫在歲末年終的申請旺季,雖然忙碌,但我很感謝每一位願意將文件託付給我的朋友,我們共同合作雖然只有短短的時間,卻讓我學習很多,也思考更多:跨越學科的界線,如何以編修服務、授課、和經驗資源分享等各種方式,以人文學科的思考和寫作訓練幫助更多人,讓大家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或永續職涯發展的路上,能獲得必要的幫助及培養核心能力,開展面向未來的可能。

在這裡感謝各位讀友支持,祝福各位新年愉快,展望來年我會繼續努力耕耘這塊園地
Let's be ready to go!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15

SoP 編修心得分享(生醫類)

收到一篇SoP編修心得的分享文
原文也在Ptt translator上
貼在這邊給大家參考


◎帳號(譯者或案主):Aboa
◎評價(正評或負評):正評

○事由:在這次申請美國學校已經是第三次,之前曾經因為想要省錢,就請代辦公司幫我
翻譯,後來發現其實很多意思出了問題,包括翻譯過程意思不對,或是內容不盡理想,所
以前兩次都鎩羽而歸。還好後來遇到了Aboa,在看到他的網誌後,發現他是一位很細心跟
耐心的指導者,不只會跟我說內容上哪裡不適合,更重要是他判斷速度快又精準,很快指
出我的盲點,更告訴我要改的方向,像是我提到我有上研究所課程的經驗,但是細節跟學
習到的成績才是重點,若沒有Aboa老師的指點,或許整篇文章就很陳腐和空洞。

對於要跟時間賽跑的申請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又快又省錢的路徑,因為不需要擔心自己的
內容是否符合學校要求,Aboa會幫我看出不適宜的缺點並給於意見,這過程中對於文章結
構跟邏輯思考都有莫大的幫助,對於只會寫托福作文的我無疑是一舉兩得,同時Aboa老師
也有在幫忙改托福作文,對於拿到good的我來說,寫作成長是很明顯感受到的。

最後,其實我之前補過很多習,發現大概只有Aboa的編修給我實質上進步最為明顯,因為
一對一的討論,他人又親切,不會沒事嫌棄我英文太爛或是進步太少,對於我建立信心有
很正向的幫助,相信若早點遇到Aboa,或許不需要白白浪費兩年寶貴的青春,讓留學的路
走的更順利。

◎至少擇一填寫
  案件類型與成交價格 : SoP/CV; 一份TW2400/ 742字

Friday, September 18, 2015

如何有效的讀(很多本)書--Part IV 你準備好課堂發言了嗎


時間過得真快,這個系列也終於寫到最後一篇了
先幫大家複習一下本系列之前的三篇文章:

原本想在暑假結束時寫成這篇
當做給各位讀友開學的獻禮
怎知夏日時光太好,不知不覺間許多美國秋季班都已經開學了
不過UCLA是quarter制,要到九月下旬開學
所以嚴格來說我這篇文章還算是趕得上進度(擦汗)



(圖為芝加哥大學Oriental Museum內一間大演講廳,從旁門轉個彎就是其展覽空間了。坐在這裡聽課,與古埃及的文物只有一牆之隔,不知當代的心思是否能因此與遠古的靈魂相通)

相信各位讀友們讀到此篇,應該對於本系列的主旨已經相當熟悉。甚至已經按表操課,將面對大量閱讀該建立的心理準備、內容揀選及筆記摘要等方法都練習了一番。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如何將自己閱讀所吸收的知識,發揮出來。而第一個有所發揮的機會,就是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

這邊我的討論將以教學設定將以seminar為主。seminar,中文且稱之為討論課吧,一般來說都是小班教學,強調的是老師和學生,特別是學生之間的討論。老師並不講課,而是扮演著提問和引導的角色。在這樣的設定下,上課=談話,開口說話、參與討論,就變成學習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是如何開口說話?更進一步地說,如何言之有物的說話,能引用課堂閱讀的內容,回應老師的提問/發表自己對閱讀材料的見解?關於這些問題,我想分為兩種立場來談,一個作為學生、一個是作為老師。透過兩種立場的互相對照,幫助大家稍稍掌握閱讀與發言之間的聯結。

作為一個學生:
剛來美國的第一個學期,坐在討論課的教室中,心中只有一個感覺:其實我根本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一切之於我只是模糊的印象:老師講話很快且句型複雜(有些老師真的是「我手寫我口,說的句子跟寫出來的一樣奧妙曲折」),同學們則各各侃侃而談,看起來學富五車。在這樣的情況下,光是要開口說話都覺得很困難,更別說要針對閱讀內容好好發言了。

經過幾週時間,稍稍微從開學的慌張中鎮定下來,開始設想應對之道。經過觀察,我發現老師一開頭的提問多半不會直接切入細節,而是從大方向出發,例如本書的主旨為何?希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對話的對象是誰?等等綜合性質的提問。因此這時候良好的讀書筆記就可以派上用場,將閱讀時整理出來的摘要(特別是藉由「關鍵字選擇法」必較大範圍的),轉換成發言內容即可。

開放性的提問之後,老師通常會進一步進入細節的討論。細節確實很重要,特別是對於關鍵字的理解,案例的運用等討論,都和能否正確理解閱讀材料有直接關係。針對細節問題,可以運用針對小範圍,以「一句話摘要法」作出的讀書筆記來發言。由於閱讀材料眾多,課堂討論節奏又快,未必有時間再去翻查書本。因此在做筆記時,清楚寫下關鍵的詞彙或概念,有助於在課堂上看筆記說話。當然,若能在筆記中標明書本頁數,也有助於快速翻查書本,找到原文,進行更細緻的討論。

但這是又出現了下一個問題:既然是課堂討論,若照著筆記朗讀,確實有點很奇怪嗎。這時候我的經驗是,可以觀察班上同學,選擇一兩個風格和自己性情比較相近的,模仿他們的說話的風格和句型。比如說,就不要模仿講話人來瘋,或者說起話來連珠砲的同學。一般來說國際學生剛開始發言,多半謹慎小心,所以找個講話斯理清晰的同學,從用簡單的句型開始,以紮實的筆記內容為基礎,可以漸漸培養出自己發言的風格,經過努力,就能更加完整表達複雜的想法,真正享受學術討論的樂趣。

作為一個老師
博二之後我開始當大學部大班課的助教,帶大學生的小班討論課,博五那年也有機會自己開大學部的seminar。也許是個性和求學經驗使然,只要學生在課堂上有發言企圖,我是一概歡迎,來者不拒。只有在學生發言方向有所偏離時,稍微導引一下而已。當然每個老師的個性都不同(我也遇過覺得學生發言水準過差,掩藏不住內心不悅,喜怒形於色的老師),但我想老師們既然已經投入時間備課與授課,對教學都有一定的投入和熱心(特別是seminar,多半是開和自己研究興趣相關的課程,教起來是很開心的)。所以身為學生真的不必妄自菲薄,應該將上課的機會與老師的提問,都看成自己嘗試與練習的寶貴契機。因為對不完美的寬容和鼓勵,這是教育的意義。

寫了一整個暑假,終於把這個系列完成了(撒花~~開心~~)
希望這個系列對於即將要在美國開學,或者目前還在申請中,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在美國展開讀者朋友們,都能有所幫助。在吸收分享知識的路上,都能開心,有滿滿的收獲。



Saturday, August 15, 2015

如何有效的讀(很多本)書--Part III 應該如何做讀書筆記

暑假過了一半,這個系列也要努力地完成大半:-)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怎麼做筆記。如果你是本系列的忠實讀者,讀到這一篇應該都知道,本系列以「務實」為最高原則。做筆記也一樣,目標在於做出有助於快速復習書本內容,上課發言能言之有物,且能一路順利攻克資格考的實用筆記。



(圖為博士資格考前夕硬裝文青風找咖啡館K讀書筆記之一幕)

抄筆記是閱讀活動的一部分,筆記的品質會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這可分為兩點來說明。首先,記筆記的時間包含在閱讀時間內,故抄寫的快慢,內容多寡,都會影響閱讀所花費的時間,對於大量閱讀者來說,必須仔細評估花費在筆記上的時間,才能達成最有效率的時間分配。但對自己的閱讀能力較沒信心時,總覺得書中內容處處是重點,但又覺得看得進眼裡,記不進腦中,都得抄寫下來才安心。如此一來,雖然抄寫的內容很多,卻讓記筆記拖慢了閱讀的速度;筆記寫得太多,在翻閱時一時之間反而找不出最重要的部分,這種狀況在發言機會稍縱即逝的課堂討論中,特別使人扼腕。

第二,筆記是閱讀結果的呈現和保存,在實際運用閱讀內容的場合中(例如課堂討論、期末報告寫作、資格考、甚至於自己開課教書),往往受限於進度壓力,沒有時間再去仔細翻看原書,這時候筆記索引和摘要的功能就很重要。好的筆記,不僅能準確地指出原書中各種內容之所在(索引功能),更能不需要翻看原書的情況下,幫助你回憶起原書七八成的內容(摘要功能)。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寫出理想的筆記?

筆記是一個濃縮的過程,在記筆記時務必要限定筆記的長度,藉此提醒自己只能記下最重要的東西,是很重要的。在此跟大家分享兩個我覺得很受用的,實際上也很容易運用的方法:

一句話摘要法:就是用一句話寫下或說出某段內容最精要的主旨。當然,範圍越大,寫出這「一句話」的挑戰也就越大。在剛開始練習讀書記筆記時,以一段為範圍即可。閱讀過程中,每讀完一段,就停下來問問自己:「這一段的主旨是什麼?討論的內容為何?目的為何?」,然後用一句話來回答自己的問題,並且寫下來,做成筆記。自問自答有一個好處,就是能避免盲目抄錄書中內容,而不知所以然。因為有問,才有答,記下來的東西都是為了回答具體的問題而存在,而這些筆記在未來實際運用時,也將有助於明確地回答問題,或者用以討論特定的議題。

關鍵字選擇法:這個方法適用於比較大篇幅的內容。所謂關鍵字,就是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文章內容的一些字詞。大家也許有期刊投稿或閱讀期刊文章的經驗,在讀完一章時,可以想像自己是該章作者,正要將稿件投出;或者自己是期刊編輯,正在進行稿件的編輯工作,在上述的情境中,需要選擇五個詞彙作為文章的關鍵字。你會選擇哪些字?為什麼?這些詞彙如何幫助你理解這一章的內容?它們在該章的脈絡中定義與理解?把你所選擇的關鍵字以及相關問題的回答寫下來,就會是一篇內容相當完整具體的文章摘要。

最後我想說說如何檢查自己做的筆記是否有效。假設你所讀的書,作者是個邏輯清楚的人,那麼每個段落之間的邏輯應該是連貫且完整的。因此你根據「一句話摘要法」所寫下來的每一句,應該可以串連起來形成一篇短短的摘要,雖然在修辭上不會完全連貫,在句意上卻是可以一句句的串連起來,將文章內容完整的摘要出來。因此當你閱讀這篇由「句子」組成的摘要時,如果發現邏輯上不連貫,或者內容有所遺漏的地方,就該回頭去檢查自己是否誤讀或遺漏了某段內容,將空缺之處填補起來。如果摘要讀來通暢,那就表示你對於該章內容已經有七八成以上的掌握。

談到這裡,關於閱讀的輸出部分,除去寫作之外就是課堂討論了,在本系列的第四篇(也是完結篇)中,我會稍微討論閱讀課堂發言之間的聯結,希望大家不只是當個悶著頭的書呆子,而能做個課堂上言之有物,侃侃而談的好學生:-)

Thursday, July 30, 2015

SoP編修心得分享 (大氣科學)

剛收到一篇同學關於SoP編修的心得
原文在Ptt translator板上
經原作者同意後,也轉到此跟讀友分享


作者  mouseforlove (我是瓜呆)                               看板  translator
 標題  [心得] 推薦SOP編修 Aboa

 時間  Tue Jul 28 12:51:35 2015

帳號(譯者或案主):
案主 :mouseforlove
譯者 :aboa
Email:siaojyunwu@gmail.com

評價(正評或負評):
★★★★★

○事由:
編修出國申請SOP

去年申請美國博士班失利後,檢討認為英文成績及SOP撰寫上有必要再加強一點,也因此決定請人幫忙潤飾SOP。(去年SOP只有請國外的學姊幫忙修飾文法)。

找上Aboa編修SOP的理由主要是因為女友的推薦,去年Aboa在留學版上幫人看SOP,並給予撰寫上的意見,而女友便是搭上車的其中一人。她覺得Aboa除了能夠明確的指出SOP內容所缺乏的細節,給予有幫助的寫作建議外,也因為Aboa同時具備了人文及理工的背景,能夠理解理工內容的邏輯,而給予準確的編修。

整個編修的過程歷時約一個月及三次的來回校稿,第一版初稿幾乎將我原先安排的架構重
新安排寫過,主要是以時間前後來安排整體架構(小時候興趣→大學所學→研究所→工作→申請學校相關內容),各段落間穿插了許多Aboa希望我補充的內容細節或是她較不清楚需要說明的東西,僅僅一頁半的SOP卻讓我寫了四頁的補充資料(事實上有一個禮拜的時間耽擱在我寫補充的部分,所以Aboa在編修上是很有效率的)。

第二版的初稿大致上將各段落都完成了,從內容可知道Aboa確實有思考了解我給她的補充內容,這點是我極度推薦她的地方!我想SOP的編修若僅止於文句上的修飾是不夠的,能在短短幾個段落中明確表達出你的興趣、強而有力的研究經歷、說服申請學校應該錄取你的理由,並讓人在閱讀上有一氣呵成之感,我想這才是一篇成功的SOP,而Aboa是個願意花時間了解你的學習背景,並幫你更有組織敘述經歷的編修者。

由於第二版的稿已經沒有太大需要再做修改的地方,在修改細節後便請Aboa直接完稿,基於想比較自己所寫的內容與編修者有什麼差別,我重新看過了去年申請的SOP(事實上去年我也是以時間為主軸來撰寫SOP),雖然內容都是敘述一樣的事,但Aboa所寫的SOP明顯有組織多,不如之前自己所寫給人零零散散的空洞感,我發現這主要是由於Aboa的敘事方式很注重論述上的邏輯及連結,舉例來說:當我敘述「因為我很高,所以我很適合加入你們的排球校隊」,Aboa會加入更明確的細節並與申請的目標做連結「我的身高使我容易發出較為準確有力的發球,並能迅速在網前支援扣殺及攔網,過去的比賽中我贏得許多佳績,這讓我有信心能夠為你的球隊增強攻擊與防守的能力」,希望這樣的說明能讓大家了解我想表達的東西,這是我想推薦Aboa的另一個原因。

花了幾個小時撰寫這篇心得文,主要是想讓同樣正在準備出國申請的人知道有這樣一位好的編修者,若你還在猶豫是否要請人編修SOP時,不妨讓Aboa幫你看看吧,也祝大家都能申請上心目中的學校。


◎案件類型與成交價格 :

SOP編修
    0-500字 台幣 1800元
 500-1000字 台幣 2400元
1000-1500字 台幣 3000元



Saturday, July 18, 2015

如何有效的讀(很多本)書--Part II 你該讀的那70%

各位好~這是不是下集的續集
(這麼好的題目我怎麼可能只寫兩篇呢XDD)



(讀班雅明的柏林童年。這種閒適的慢讀,在博士生的生活中是可遇不可求啊)

Part I 中最後提到,不論課堂閱讀的份量有多少,我們的目標是完成其中的70%,而如何選擇這70%就是一大學問。每個人想法不同,學生和老師所選擇的也不會完全相同。身為學生,如果自選的70%和老師所認為的很相近,課堂討論時就可以春風得意。

至於怎麼選擇這70%,最重要的是先區分出一本書中不同層次的內容。原理、論述、以及該研究在學術史上的討論與意義等內容皆屬於最重要內容,是一定要讀的。而用來辯證、證明,討論上述內容的例子、資料、數據等,就屬於次重要內容,可以有選擇性地閱讀。依照這個原則,一本書的緒論、結論是一定要讀的。這大約佔全書的20%左右,還剩下50%的空間可選擇。這時候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翻開目錄,按照章節標題,選擇你認為跟全書主旨最相關的章節來讀。一種是通讀全書章節,但在每一章中都選擇70%來讀。例如讀每一章的緒論、結論、敘述作者主要論述的段落,行有餘力再挑選一至兩個例證來讀這種做法,可以兼顧原理與例證。畢竟如果只知原理,而無法舉例,對於原理的掌握還是有限的在課堂討論時,還是無法有足夠的自信跟準備充分來討論閱讀內容。因此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我還是會建議大家「原理和論述一定要讀,例證及討論等則選擇性閱讀」。

確定了要閱讀的部分之後
接下來我要講的是閱讀本身的技術

相信常讀原文書的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苦惱覺得生字好多,不查生字看不懂;查了生字,又覺得閱讀一直被打斷,進展緩慢(以下開始覺得panic省略三千字)。要破除這樣的困局,最重要的是保持閱讀的流動性,也就是要一直「繼續往下讀」,避免過度的停滯。我們都是有求知慾的好學生(好寶寶證書一張無誤),本能上,遇到讀不懂的地方,當然要查查生字,或者把讀不懂的句子,多讀它想它幾遍。因此強調流動性,其實有點違背本能。那麼違背本能的事情,就需要一些方法來訓練。

第一招:計時
就是限定自己在一定時間內讀多少頁,例如一小時內讀15~20頁,以這個原則為絕對優先。不論中間讀得或快或慢,或粗略或仔細,時間一到,就像考試一樣,要立刻停止閱讀。剛開始練習時,當然很不容易,會一直覺得自己好像什麼也沒讀到。但如果能堅持一段時間,漸漸地在限時的壓力下,自然而然會促使自己區分閱讀內容的重要性高低。在真正需要慢讀、精讀的地方,稍微放慢閱讀速度;其他地方,則可粗略讀過。因為該細讀之處已經仔細讀過,故即使有些地方匆匆讀過也不會覺得心慌。同時因為逐漸適應的時間限制,在閱讀過程中一直保持動態不會因為停下來查生字或思索過久,而失去動能。久而久之,在單位時間內能閱讀的份量就會增加,閱讀就會更有效率。

第二招:做筆記
動手寫是保持流動性的方法之一。在閱讀過程中,碰到困難的段落,眼睛和腦中的思考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停下來但手上抄寫的動作,是可以有意識的持續進行的。讀到什麼,寫下什麼,不必逐句整句的抄寫,可以記關鍵字、重要概念的片段、甚至也不需要是完整的筆記,只是將眼中看到或心中覺得重要(且可能還不甚明白之處)先寫下來。眼睛累了腦子乏了的時候,看一下自己寫下的東西,白紙黑字,是自己閱讀過程的軌跡,也是重讀或進一步細讀的依據,會有助於身為讀者的你,繼續向前邁進。

上面這兩招說起來其實也不難,但實際練習的時候,因為自己內心會時時地自我懷疑(我這樣會不會讀得太粗略?這些東西我真的有讀懂嗎),所以難免還是會有點撞牆。這時候只能堅持原則,持之以恆的繼續練習。給自己一點時間,當你習慣了閱讀過程的流動性以及快速節奏之後,自然能在時間有限前提下,激發自己的潛能,以最大效能吸收閱讀的內容。

這篇講了一些選擇及吸收閱讀內容的方法,下一篇我會深入到文字的層次,再談一點閱讀的技巧,並且介紹如何檢視自己的吸收狀況,並且練習將有效率的轉化為課堂發言的題材,敬請讀友期待喔~

Tuesday, July 14, 2015

成人英語口說心得分享

收到一篇成人英語口說的同學上課心得。和這位同學上課三個多月,過程很充實愉快,身為老師的我也覺得很有收獲:-)
以下是同學心得原文照錄:

我的工作需要和不同國家的同事溝通,但平時很少有說英文的機會,導致當我接到國際電話時總是膽戰心驚。也由於練習不足所以反應遲緩,講電話總是無法用適當的句子表達想法,常會在掛上電話後感到沮喪。因此我有了尋找英文家教加強英語會話的念頭。

由於前一次的家教經驗不是很好,所以在ptt找到Aboa老師的消息時我猶豫了一陣子,但和老師連絡及試教後鬆了一口氣,老師先和我溝通了我所想達到的目標和我有興趣的領域,再由此準備教材,教材內容非常多樣化,並不像多數老師總是準備CNN之類正經嚴肅的內容,所以我在預習時一點也不感到枯燥,反而讀得津津有味。練習會話時老師也用非常自然的方法糾正我的說話方式,有種自然而然學會說英文的感覺。

學習了將近三個月後,我的英文會話有了明顯的進步,和同事對話時再也不會緊張得滿身是汗,而是能夠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我的想法。閱讀及書寫英文書信的時間也明顯縮短,我的工作效率因此提高不少。

我非常慶幸當初有下定決心和Aboa老師聯絡,否則我應該還是天天為了即將響起的電話感到緊張。希望我的經驗可以成為讓正在猶豫的同學和老師連絡動力之一,相信你們不會後悔。

Monday, July 13, 2015

如何有效的讀(很多本)書-- Part 1前言

這次想來和大家分享「如何讀一本書」這件事。

嗯,我要說的可不是How to Read a Book這種老生常談的內容。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在能保持身心康泰的前提下,在美國博碩士班的學習環境中,有效率地吸收書本/論文裡面的內容,以期能在課堂討論或文獻回顧等寫作任務中,能充分將所讀的內容發揮出來」----這麼長的標題我就把它縮寫成「如何讀一本書」啦,只要你知道如何讀一本書,就能讀五本、十本、很多很多本書(無誤),而且有效率、更是有效果的閱讀,讀得進去、用的出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念博士班之前以及過程之中,常聽到、讀到一些老生常談,比如「哎呀,當年念書一門課每星期的閱讀都是好幾百頁啦」、「資格考一科的書單就有七八九十一百本」,也許言者無心,但有意無意間,這樣的說法卻往往隱藏一些「念個博士班多辛苦你都不知道」(以下三百字省略)的暗示,讓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該勇往直前還是回家洗洗睡(?)

由於我選擇了勇往直前這個選項,所以就展開了一段「如何讀一本書」的學習過程:一開始逐字逐句查字典,一小時只能讀五頁,上三小時的討論課卻講不出半句話,逐漸進步到專心但輕鬆地讀就能掌握文意,吸收的程度足以在上課時侃侃而談,並且在資格考的時候征服了類似下面照片中的書山(這是全部資格考閱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後來自己當了老師,有機會在大學開課,自己編課程大綱,帶大三大四學生上小班教學的討論課。這樣的經驗讓我知道,站在一個老師的立場,在設計閱讀作業時,心中有怎麼樣的教學目標,希望學生從中培養什麼樣的能力,吸收哪些知識。綜合了學生與老師兩種身份與經驗,讓我更能掌握閱讀的目的和方法

以上我所說的是一個過程,不是什麼突然發生的奇蹟。也就是一個透過適合的方法、練習、和一點耐心與定性,便可以達成的事情。以下一一的來講講我的想法和方法,希望對即將進入美國博碩班就讀,或者已經在這大戰中努力的讀友,有點幫助。




首先,你可能聽過一些快速吸收書本內容的「訣竅」,比如說先找書評來讀、讀相關研究領域的review article,讀書腰或者封面內頁的推薦介紹文。前兩種方法所能獲得的知識比較確實,但以務實的考量來說,光是找資料也要花時間,在課業繁忙中,實在很難另外再抽出時間去找這些閱讀材料來參考。後者只能讓讀者知道非常粗略地知道書的概梗,資訊量不足以讓你能從容地參與課堂討論。因此本文的重點,還是在於怎麼讀「書」的本身,從中截取並確實掌握最關鍵的內容,在各種課堂活動與作業中可以運用,這才是有意義的閱讀。


首先我們必須要認清一點,即使派作業的老師,也知道要完成這樣大量的閱讀(一門課一週三四百頁,而學生通常不會只選一門課,也就是一週大約總共會有七八百頁的閱讀量)是不可能的,也不會真的預期學生做到。大部份的老師不會承認這一點(笑),但有一次我的指導教授(在大學生的教學評鑑中,以課堂閱讀作業「過多」聞名)無意間透漏了一個她的觀察,和心理學似乎有點關係,也就是一般來說,人在完成交付作業的70%左右時,就會覺得吾事已畢(這時候心力確實也消耗得差不多⋯),心裡會覺得比較踏實,有一定的自信能將所吸收內容的反饋出來。因此身為老師對學生的期望,不論其閱讀作業派的再多,都不在於要求學生完成全部的閱讀,而是總閱讀量的70%左右。

這個「70%原則」很重要,因為這告訴我們要有所選擇的閱讀,不是巨細靡遺,大小通吃。與其把時間花在追求「完成所有閱讀量」,不如先花點時間判斷應讀的內容,然後針對所選擇的內容,追求最佳的吸收效果。

在Part 2我會繼續分享如何選擇應讀內容,以及如何有效地閱讀、吸收這些內容。敬請期待:-)


Thursday, July 2, 2015

漫畫學文法--The Oatmeal Comics

放暑假了~來點輕鬆的吧
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個
我自己蠻常看的漫畫網站The Oatmeal
特別是裡面的Grammar專欄
讓大家用看漫畫的方式輕鬆掌握一些時常遇到的文法概念喔





我自己是在臉書上訂閱The Oatmeal
讀書寫作腦子倦了,刷刷臉書,看看漫畫,覺得很舒壓
其實作者畫題材非常廣泛,遠遠不只是文法
我一開始是被狗狗貓貓相關的漫畫所吸引
後來作者本人似乎也開始路跑
The Oatmeal就開始出現不少路跑相關的漫畫
描繪作者和肚皮肥肉"blerch"鬥爭的過程
讓我這個每次出門跑步都得自己的惰性鬥爭一番的人
看得心有慼慼焉:P

回歸正題
這次主要是想介紹Oatmeal的文法系列
作者用生動的圖像搭配例句
讓人一看難忘
許多日常生活中時常遇到,而卻又似乎總總弄不清楚的文法觀念
也就這樣記起來了
例如在口語中很常聽到的literally
就竟是什麼意思呢?
又或者有哪些針對這些單字
要如何才能確實的正確使用,不再誤用、拼錯?

值得注意的是
The Oatmeal本身並不是針對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的教學網站
作者的創作題材
多半也取自美式生活中種種看似尋常,實則各有文化脈絡的種種細節
預設的讀者應該也是以美國本地人為主
(才能看得出作者鋪的梗和笑點所在)
所以文法系列中所列舉、說明者
都是英語母語人士本身也會時常遇到的困難或錯誤
這也說明了
不論是對母語或非母語人士而言
任何語言要能夠精熟運用,都是學習的成果
(想想我們小學的時候花了多少時間在上國語課啊)
以我一個非母語的英文學習者來看這些漫畫
如何圖文並茂的說明i.e.whom,以及分號的使用法
在博大精深的英語世界中
我和native speaker的學習差距也許不是那麼巨大
犯的錯誤是相似的,需要的心力也相距不遠
這麼想想
似乎也就鼓勵著自己繼續朝near-native English user 的目標前進

可惜作者已經許久沒有推出文法系列的新漫畫
不然若能有一本"The Oatmeal"風格的文法課本
那應該是英文學習者的一大樂事啊

Enjoy the summer, enjoy the comics ^o^

Sunday, June 21, 2015

哈佛行兼記英文學術會議發表種種


(圖為初夏的哈佛校園)

剛從哈佛開會回來,想想自己在美國各大學開會也已經有好多年,是時候回顧一下這幾年參加學術會議的見聞和經驗,和大家分享。

從進入博士班開始,我就給自己一個期許:每年至少都要參加一次學術研討會,發表自己的研究。剛開始時,要用英文侃侃而談自己的研究,難免會緊張,因此我的策略是從熟悉的環境開始,摸索著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因此第一次處女作就獻給在UCLA一群中國歷史研究生自己辦的小小研討會,坐在台下的都是自己人,也不必將他們看作西瓜來消除緊張(笑)。接著就朝UC其他的分校發展,去了爾灣(UC Irvine)和柏克萊 (UC Berkeley),後來也有機會去東岸的學校如哥倫比亞和哈佛等等。這些會議行程,除了參加發表自己的研究,認識同行/同好之外,也是很好的旅行機會,看看各處不同的校園,在會議中忙裡偷閒,瞭解各名校圖書館的館藏特色,逛逛書架,趁機搜集和自己研究有關(或無關)的資料,往往也會有些意外的收獲和靈感。

這幾年來除了空間的轉移,參加的會議的類型也有所不同。一開始我從最尋常的研究生會議著手,接著開始參加有特定主題且與我的研究相關的會議,如現代中國、城市、戲曲戲劇研究等。與會者也從以研究生為主體,轉化為研究生與教授的組合。以參加的頻率而言,一年一~兩次是理想的頻率,太多難免舟車勞頓、且不易與自己學校的行事曆配合(學期中往往有助教的工作,無法離開學校太久);若參加的過少(例如好幾年沒有參加會議),則容易與學術界脫節,更糟糕的是因為疏於練習,變得不習慣和別人討論自己的研究,沒能培養面對學界的自信,無形中讓自己趨於邊緣。

申請會議發表對於博士生而言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從寫會議摘要投稿開始,學著怎麼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陳述自己的研究,爭取發表機會。若被錄取,則可進一步準備、練習口頭學術發表。以我自己來說,通常投稿就以既有的研究為主(如已經寫好的博論章節,但有時也有為了開會而寫新稿子的情形,那麼就得趕稿了),根據手邊的稿子,準備搭配的投影片。關於口頭報告的稿子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只寫好大綱憑著自己對題材的熟悉度臨場發揮;一種是中規中矩,寫好逐字的稿子,把稿子唸順、唸熟,在發表時可以很流暢表達出來。我自認是個上台型的人,一上台就愛說話,人來瘋,所以其實性情上是喜歡只寫大綱,然後發表時就開心講話,自得其樂地把自己的研究表達出來。不過照大綱發揮有個風險,就是很受臨場狀況的影響。若狀況好,也許可以滔滔不絕唱作俱佳;若狀況差(例如前一晚搭紅眼班機飛東岸,一夜在飛機上窩著+三小時的時差),頭腦混沌,可能報告時連自己想講什麼都不太清楚。隨著參加會議的等級提升,自己研究的複雜度增加,要即興發揮並不容易,也不是最理想的做法。

後來我找出適合自己的折衷辦法--就是很輕鬆流暢的「唸」稿子,自然得 好像是隨口說出一樣(實在是太愛假裝了哈哈)。這當然需要多次的練習才能達成,同時也需搭配寫稿子的技巧。口說稿子和寫學術論文不同,不須講求文彩華美,以讀起來流暢為主,不需用太難的詞彙,更要避免自己平常唸起來就覺得拗口的字。拗口與否,和本身是否以英文為母語沒有太大關係,例如我就曾在上課時聽過許多美國本地同學被territorialization,deterritorialization和retrritorialization這三個字整的七昏八倒。因此在寫口說稿時,就要邊寫邊唸,感覺一下自己對於什麼樣的詞彙發音可能有障礙,如果有其他較簡單的字可選擇,就加以代換;如果是專業術語僅此一個,在練習時就要唸的熟悉一點,確定發音正確、流暢,反覆練習到熟練為止。另外報告時的語速也是一個重點,唸得太快太慢,除了可能會超出或低於規定時間,還有可能讓讀者感到無趣、分神,影響傳達的效果。即使是唸稿,語調還是要有高低起伏,語速有快有慢(在講到重點時可以放慢一點,咬字更強調一些)。畢竟學術發表,是面向聽眾傳達自己的研究,最忌諱的就是對著自己的講稿或螢幕自顧自地猛唸,最理想的狀況還是應該好像在和聽眾面對面談話一樣,有閒話家常般的輕鬆、分享新知的喜悅,只是內容比較嚴謹,態度也更正式些。

會議發表是一種表演,雖然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但世界上哪有絕對完美的演出(笑)。以上關於發表的技巧都是知易行難,需要不斷的練習,而這些技巧與英文簡報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故在學術以外的發表場合也是適用的。行文至此,突然覺得關於英文口語發表的技巧、以及發表後與聽眾的應答等,還有許多可以發揮的地方,就留到之後的文章再一一補充囉:-)


Thursday, May 28, 2015

寫給準備第二次申請的你/妳

最近又有機會幫忙一些網友讀SoP,遇到幾位是準備第二次申請的例子。其實申請一次以上,才順利錄取美國研究所,是準備留學過程中相當普遍的情形。因此我想專門寫這篇短文,提出一些「準備第二次申請」的經驗和建議,和雖然一時遭遇挫折,卻心中熱火不滅,仍想著追求自我實現的讀友們分享。



(圖為2013年夏天在阿爾卑斯山看到的登山家)

先說說我自己的經驗,目前就讀的博士班就是申請了兩次博士班才被錄取的。第一次申請時是我的碩三上學期,當時打著如意算盤,想說應屆申請,沒有空窗期,能順順的接著讀博士班。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碩士論文還在進行中,尚無具體研究成果,此外自己連怎麼寫SoP都不知道,又全部申請全美排名前十的學校,結果當然是全軍覆沒⋯雖然我理性上完全可以理解這個結果,感性上卻很不能接受,沈溺在一種「啊~全世界都拒絕我了」的自我悲情中,默默把惠我良多的Ptt留學版從我的最愛中刪除了好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才重整旗鼓,著手準備第二次的申請。故以下的心得和建議,都是過來人的真心話。

在收到所有的拒絕信之後(真的,拒絕信收的太多,收到後來就會知覺麻木。但把信全部印出來貼在牆壁上應該是不錯的壁紙裝飾),先讓心裡沈靜一下,好好跟家人、老師,或好友聊聊,如果你覺得還是想再申請一次,那麼建議你

1) 先來點心理建設。申請美國研究所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雖然我們不時會聽到神人的錄取事跡,但我一直覺得人的聰明和運氣,應該是各自常態分佈的,兩者的最大值要同時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本來就是件有點神奇的事情。
這種想法不是為自己的失敗開脫,而是認清申請學校這件事情,本來就有相當大的機率成分。一個完美的準備,意義不在於保證一定會成功。而是當你完成準備的時候,可以很誠懇地對自己說:可以做到的我已經做到,已經對自己負完全責任。之後若仍未達成目標,我也能坦然將結果視之為外在不可抗力的因素的影響,絲毫不會有推卸責任的愧疚心。

2)有了心理建設之後,你需要很誠實的分析自己前次申請的利弊得失。自己的優勢是什麼?是否可以進一步強化?弱點為何,應該如何彌補、改進?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非常誠實,客觀地比較、分析,不要有太多感情上的辯解。人不能將自己舉起,若希望未來能有所進展,就需要一種超越自我的眼光,才能清楚看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3)通過上一步可以整理出一些「代辦事項」,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申請人。這些項目因人而異,可能是重考托福、期刊投稿、申請獎學金等等,請自行衡量。把握這些項目之後,接下來就需要擬定一個具體可執行的時間表,在有限的時間內,變身~~~。其實如果在第一次申請之後緊接著進行下一年度的申請,可以準備的時間並不長,至多也只有半年的時間。因此必須針對諸多代辦事項排好優先順序,優先著手加分效果最強、最迫切,或最可行的事項。

舉我自己的時間表為例,收完全部的拒絕信是三月中,晃蕩了兩個月,五月開始重振士氣(第一步就是把Ptt留學版又加回我的最愛),七月底寫完論文碩士畢業,開始全職的英文學術期刊助理編輯工作,八月申請Fulbright獎學金,十月初重新考了一次托福,接著把SoP和writing sample依照明確的研究計劃,全部重新寫過,十二月初到一月初送出博士班的申請。由於在進行這些事情的同時,也處於全職工作的狀態,因此不僅時間緊湊,腦力也相當緊繃。但也因此把創造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峰,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忙碌,很有一種酣快淋漓的回憶。

最後的小結語:申請美國博碩士班本來就不是件容易事,在失敗過一次之後仍不放棄,不肯退場,更是需要一點過人的勇氣和天真(是一種我還要打十個的氣勢啊)。但同時我也一直相信,同一件事情,做第二次的時候,絕對只有可能比第一次更好。人對於自我實現的追求,存乎於以過去的自己為起點,走了多遠。多花一點時間,也許繞了點路,但有天再回頭望,看到的是自己一路走來、演繹而出的壯闊風景。

以上~希望能幫助到準備第二次申請的讀友。如果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找我討論喔。

Friday, May 15, 2015

人生的學校,The School of Life

最近在尋找網路上內容有趣、且制作品質佳的英文短片
(一直看Voicetube或TED talk也會痲痹啊)
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youtube 頻道 The School of Life
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個頻道其實是有實體學校的,地址在倫敦
由名作家Alain de Botton (就是那個寫《旅行的藝術》的艾倫・狄波頓)在2008年創辦
在2014年才開始了youtube頻道,朝多媒體發展





The School of Life的創辦宗旨,從其官網宣傳短片可以窺知一二



因為我沒有上字幕的軟體
所以把影片旁白簡單翻譯如下:
「在現在的社會中,每個人都相信教育
我們訓練小朋友算數學
我們訓練飛行員如何降落飛機、外科醫生動腦部手術

但有一個領域,我們卻似乎一點也不相信教育的功用:
關於「人生」,我們卻要人們自己去弄懂
當涉及一些真的超重要的問題的時候,教育禁聲不語
我們應該和誰交往?
你該如何經營一段感情?
你該選擇什麼工作?
錢財之於人生有何用處?
我們該如何處理焦慮、悔意、和羞愧?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疾病、老化、以及與家人共處?

非常奇怪的,沒有人討論過這些話題
我們也不知該向誰求援
因此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災難也隨之而來

我們希望有個地方能幫助人們思考這些問題
所以我們建立了" the school of life"
一個開放、嚴謹、而專注於思想探討的學習環境
立志於幫助你面對那些學校沒有教的人生大事
感情、職業、焦慮、情緒
我們在世界各地有實體據點(倫敦、巴黎、etc.)
在這個線上頻道,我們也會每週上傳最新的影片
探討各種重要的問題

我們不需要犯重複的錯誤
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而我們還有許多時間可以學習」


真是一段很振奮人心,鼓勵終身學習的一段感人宣言啊
來看一下The School of Life的線上課程吧
根據課程說明影片(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整個課程規劃包括哲學、政治思想、東方政治、歷史、藝術、社會學、心理治療,文學等八個領域。針對各個領域的重要人物,除了介紹他們的思想和作品之外,更著重於討論這些思想、作品與現代生活的關聯性。例如問問佛洛伊德、他們如果身處於當下社會,對於各種問題,會有什麼樣的看法?與什麼樣的解決之道?



除了Curriculum之外,也有針對特定課題的系列影片,如self (自我)、relationship (人際關係)、capitalism (資本主義)等等。The School of Life 將這些看似很嚴肅的議題,都用很活潑、平易近人的動畫敘事手法來表現,讓觀眾享受高品質的教育(卻沒有上課交作業考試的壓力),看了覺得開心、有收獲,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我自己是覺得雖然這些影片沒有中文字幕,但因為表現手法活潑、有影像搭配每個關鍵概念,所以並不會很難理解。以學習英文而言,The School of Life 是voicetube或TED之外,很好的選擇,程度大概中偏上~一些些,但慢慢聽,多聽幾次,還是能懂得,而且由於課程有層次、有深度,漸漸聽懂的話,更會增進英文聽力的信心喔。

Enjoy learning, of life!


Monday, May 11, 2015

Fulbright 攻讀博士學位獎助金介紹及準備--口試 (Part 2)

接續前篇關於Fulbright獎學金的介紹及準備心得,Part 2 來也。這篇文章將著重在獎學金申請的口試部分,也會分享我當時準備以及參加口試的過程及心得。在接續正文之前,得先說明一下我申請Fulbright的背景。當時我剛結束第一次的博士申請,申請了約十間學校,卻沒得到半間錄取,信心實在低落(雖然理性上知道申請學校這種事情沒有絕對,但通通被拒絕也難免傷心)。Fulbright的口試通知,在當時的我看來,是我自從準備留學以來所得到的第一個肯定,雖然還不是最終決勝,其意義簡直比被錄取還要振奮人心(噢耶)。

因此呢,我就很雀躍地要來開始準備口試~當時很幸運,請到三位教授級的老師來幫我陪練,其中兩位老師曾經順利通過Fulbright口試,取得獎學金,赴美進修或攻讀學位。有了內行人當教練,心裡踏實多了。在準備具體作答內容前先和老師們討論,歸納出應考者必備的三個問題:自我介紹、研究介紹,和去美國念博士的原因。這三個問題是應考者可以主動掌握的題目,一定要好好準備。由於Fulbright是一個涵括多種領域的獎學金,所以這三題的答題要旨,不在於強調你的學術潛力或者你的研究在特定領域的重要性,而是多加闡述自己的特長,說服對方你的人格特質、研究方向符合Fulbright program的宗旨,引導面試委員思考若投資你的研究和在美生涯,能替Fulbright program得到甚麼樣的報酬和價值。簡單來說,就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作答」,「回答對方有興趣知道的內容」,而不是一味強調自己所認為的優點,而忽略了與面試委員的對話。

面試時每位應試者大約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因此除了回答上述三個問題,剩下的時間就由口委自由發揮。準備口試的時候,可以請陪練的朋友當考官,協助應考人模擬口試,一方面熟練自我介紹等已經準備好的應答內容,一方面從各種不同角度,提出面試時可能遭遇到的各種問題,增進臨場感,也加強應試者對於不確定性的反應能力。我準備時除了準確計時(十五分鐘)之外,也將過程錄音,一一檢討各個問題回答的內容好壞。計時練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助於控制每題作答時間長短,且能清楚掌握三個必答問題之外,在面試的十五分鐘內,還有可能被問到多少問題,進而能更有效率的準備這些「意外題」。

當時幫我忙的幾位老師都很熱心,他們在學術界各種應試經驗豐富,給我的許多建議現在回想起來記憶猶新,例如以下我與某師的對話:

師:如果問題回答不出來,也絕對不要說"I don't know"!這樣等於回絕問你問題的人,讓對方覺得你連想都不想就說不知道,誠意可疑啊。就算自己心中一點想法也沒有,也要盡量講,講著講著,你可能就知道要講什麼了啊。然後啊,在回答中也不要出現 "somewhat"這個字,因為這會給聽者一種不可靠,隨便說說的印象。
我:喔~但是經過老師你這樣再三強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些不可說的字眼,可能面試時我遇到不會的題目,就脫口而出 "Somewhat, I don't know" !這樣等於一次踩到兩個地雷啊哈哈
師:⋯⋯

準備良久,磨刀霍霍,終於到了面試那天。面試地點就在學術交流基金會,我被排到早上場次,就搭高鐵從新竹出發,早早就抵達面試地點好整以暇(誤)。面試在一間會議室進行,還沒輪到的應試者,就在外面的辦公區域等候。等待時分,不免心中焦灼,看著一起等候的同伴一個個被傳喚入內,心裡也跟著怦怦躁動起來。會議室的隔音不太好,若等候時聽得會議室中傳出談笑風生,自忖敵手過強,必然會被錄取,自己的機會要少一個了。若會議室內一片死寂,料想應試者大概勝算不高,我可多一分機會,可又擔心自己能否應付場面⋯⋯

漫長的等待,就在這些沒啥意義營養的念頭流轉中度過,轉瞬就叫到我的號碼。 一進會議室,一張橢圓大圓桌,我坐在底端一席,其他就全是面試委員,人數可真不少啊,當時太過緊張,時間也不足,也沒時間細數究竟有多少人。坐定後,按表操課,先與面試委員一一來個眼神接觸 eye contact ,展顯友善微笑(自以為),就開始自顧自地說起自我介紹來。當時我已經在EASTS英文學術期刊工作,就也帶了幾本印刷精美的期刊(立刻變身熱情小編輯+期刊推銷員),藉此展現自己有用英文工作的能力。自我介紹結束,就接著講自己的研究計劃和想去美國留學的動機,一切按計劃進行,自覺頗為順利。講完後面試委員開始發問,針對我碩士論文寫的清代中外關係題目,問了一個和清代政治有關的問題。問題的細節現在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我在回答時,一直在 imperial court 或 imperial government 兩者間游移不定,不知用哪個好,腦子卡關,只感覺到時間分秒流逝,氣勢衰弱。後來好不容易回答完這題,時間也到了,面試主持人問諸位委員是否還有問題想問,但無人發問,我也就在大家一副「我們對你興趣有限,你的時間到囉請你可以離開了」的表情中---這當然是我自己的解讀---被請出會議室了。

結束後覺得自己似乎表現不佳,大概錄取無望,卻很快的在隔天就收到錄取通知。Fulbright 的肯定,開啓了我第二次博士班申請之路。在準備過程中,雖然說有許多針對Fulbright獎學金的特定練習,但也開始培養一些普遍性的能力,如SoP寫作和面試技巧等,對於申請學校,也終於開始有種熱身完畢的感覺,要再次準備用力敲開美國博士班的大門。

Saturday, May 9, 2015

Fulbright 攻讀博士學位獎助金介紹及準備 (Part 1)

在留學版上看到新一年度的Fulbright 獎學金開始接受申請,覺得身為一個Fulbrighter (Fulbright獎學金獲奬人的通稱),應該來好好寫一篇比較詳細的說明,鼓勵資格符合的朋友努力嘗試,並能成功獲選這個競爭激烈,在國際間富有聲譽的獎學金。

台灣的Fulbright獎學金是the Fulbright Program中的一部分,緣起於美國參議員J. William Fulbright的提案,在二戰結束、追求和平的歷史背景下,希望透過教育和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文化與美國之間的互動與理解(來~附上他的尊容以表示我對於這個提案的敬意:-))。

台灣的Fulbright program是由學術交流基金會負責執行,每年得獎助項目都略有不同,但近幾年來獎項越來越多,金額也增加了。由於我拿到的是攻讀博士學位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因此以下的準備方式和經驗分享,都是以這個獎學金為主。需要注意的是,此獎學金只開放給人文、社會,藝術等領域申請,這些領域的獎學金相對少(因為沒有實驗室,也不太可能跟指導教授作計劃),因此有志就讀這些領域的朋友,Fulbright是一個好機會。

參考學術交流基金會的申請網頁,和申請繳交文件說明,成績單、畢業證書、和英文檢定成績外,最重要的東西就是 "study/research objectives"和"personal statement"。前者類似SoP,針對赴美後預計進行的研究題目,很清楚得寫出研究動機、學術上的重要性、以及證明申請人本身足以執行此研究的學術資格。這部分請大家可以參考我寫的SoP寫作要點SoP寫作技巧獎助申請proposal參考資料及寫作要領。personal statement 著重的是申請人本身的人格特質,學思經歷、和短中長期的生涯展望。在撰寫這份文件時,申請人應該先好好回想自己的求學過程,具體、實際(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就會顯得誠懇有說服力)是最好的寫作策略。

另外,由於人文社科博士班通常會要求申請人繳交一份"writing sample",因此在申請Fulbright時也需上傳這份文件。Writing sample基本上就是一份「以英文寫成的個人代表性學術著作」。我個人覺得,這是整份申請文件中最不容易處理的部分。因為在台灣的同學多半沒有以英文從事學術寫作的經驗,更別說符合期刊篇幅和架構的論文。如果你已經有英文論文或期刊寫作的經驗,恭喜你~有現成的作品可用,可以省去極大的時間和功夫;如果像我當年一樣,在申請時還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那就只能從碩士論文中選擇一部分,翻譯成英文。但中翻英耗時甚鉅,且所產出的作品由於語言轉換,和中英寫作邏輯差異等問題,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申請人的學術水準。要克服這方面的問題,只能盡量及早準備(以預留英文稿件的修改時間),或者請專業的學術英文編修來提升英文稿件水準。(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產出高品質的writing sample,請看這篇最新的教學文)

申請資料準備完畢並送出之後,如果申請人通過書面審查,就會收到面試通知。面試的情況,細節上可能年年不同,但大致上差異應該不會太大。在此說一下我當年遇到的情形:由於獎學金涵蓋多個領域,每個領域會有一至兩名面試委員,加起來可能多至十幾名,一起面試申請人。在面試時,遇到某領域的申請人,就由該領域的面試委員針對專業問題發問;其他的委員,可能會提出一些比較一般性的問題(例如拿到博士學位以後的生涯規劃)。雖然術業有專攻但評審委員作為"educated" intellectual,不論是否與申請人同屬類似的學術領域,都有足夠的能力對申請人的表現作出評價。因此,申請人在口試時,即便是回答專業問題,也須自我提醒同時要與「非專家」的學者對話,才不至於顧此失彼,冷落了大多數口試委員。

不知不覺這篇文章寫得也點長了,關於口試的準備,和我去口試的實際經歷,請留待Part 2詳細說來~我不會拖稿的(笑)

Thursday, May 7, 2015

學術英文閱讀口說寫作課程心得分享

收到一篇上課同學寫關於學術英文閱讀口說寫作課程(長期班)的心得,特別針對學術寫作的部分,也貼上來和讀友分享。

事由:
我是在美國就讀醫療方面的學生,目前在美國做專科訓練。從去年就來到美國,這段期間雖然都是跟同事們用英文信件溝通,但是多著重在專業字眼上面,在平常寫作抱持著將就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就混過一年。然而,今年被要求要撰寫論文跟研究報告,所以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深知不夠熟練,許多寫作程度還停留在托福考試階段,時常被老闆或是主管詢問或是要求重寫。在這痛苦的循環中,若要脫離不停改寫的唯一方法,就是請家教老師重新教我英文的寫作方式,而不是停留在過去補習班的教法,很幸運的,我在ptt遇到了Aboa老師。

在一開始跟老師討論使用教材,她選用 the Art of Styling Sentences 這本書。原本一開始,我還抱著台灣補習班的寫作教法,大部分著重在時態、連接句、多種句型,後來跟著老師上課後,發現其實寫作應該要著重更深層的含意才可以,像是因果關係的邏輯性,這是台灣老師時常忽略或不強調的,然而這樣常常造成美國人看不懂我們寫的文章,更遑論清楚表達自己的思想。此外,由於老師本身是修歷史的,所以老師對於用字的細膩度更接近美國在地人的用法,挑字部分會更加謹慎,她也會針對他看不懂我文章部分拿出來討論,確定我想表達的中文意思之後,才會修改成較順暢且表達清楚的句子,這部份就較難直接跟純美語工作者進行。最後,由於我的科別比較偏向醫學材料部分,需要有適當的理工背景才能夠溝通順利,且許多科學論文期刊是用固定格式,剛好老師本身大學主修是物理,又曾經在期刊工作過,所以對我寫作論文有莫大的幫助。

因此,感謝在我最水深火熱時刻,有人幫我修改且又教我寫作技巧跟方式,讓我在美國的生活有了喘息的空間,所以若有英文論文寫作困難的同學,我誠摯的推薦Aboa老師,她是你值得投資時間的好老師。

Saturday, May 2, 2015

我的第一份英文工作: EASTS: East Asian Society,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助理編輯

昨天有機會去聽Duke 大學出版社總編來UCLA的演講,談學術出版產業的現況,也替有出版需求的學術界各層級作者們,針對如何尋求出版機會,和編輯互動等,提出很中肯的建議。總編口才很好,妙語生花,聽著除了覺得很有滋味,也開始想像自己未來可能的出版計劃⋯

啊~以上不是本文的主題,只是引子:-)

這場演講讓我想起了我第一份密集使用英文的工作,在EASTS: East Asian Society,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擔任期刊助理編輯。




當時我碩士班快畢業,原本想應屆去美國念博士班,無奈沒有申請上半間學校(攤手),就想說先來找份工作做做(隨性),剛好期刊主編是學校的教授,正在徵人,面試之後就被錄取了。當時心想這工作看起來似乎不困難,沒注意主編在面試時就埋下了兩個伏筆,跟我說:1)這種學術期刊的執行/助理編輯,可以知道很多學術界運作的(潛)規則,通常是由博士生來擔任的。你以後也想往學術界發展,碩士畢業就來做這份工,等於預習之後在學界應該知道的應對進退,真是運氣好啊。2)其實這份工作主要就是不停的寫英文信!當時主編言者諄諄,我聽者藐藐,一直到後來工作逐漸上手,才逐漸瞭解這份工作帶給我的影響和啓發。

再來介紹一下期刊本身吧。EASTS是一本英文期刊,經費是台灣的國科會(現在已經改名成科技部了)出資,發行商在當時是荷蘭的大出版商Springer (目前已經換成Duke University Press)。編輯部的結構是這樣的:以台灣編委會為核心,還有日韓編委會及美歐編委會。期刊的小總部(其實大多數時間,都是我跟主編為主的兩人小公司)在台灣、出版商在荷蘭,以及遍佈世界各地的編輯委員、作者、和審查人。

我的工作,除了處理一些經費報銷上的庶務,最主要就是負責上述這一切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由於大家的母語都不同,全都以英文溝通,所以我確實是不停的在寫英文信。身為助理編輯,收到作者投稿就需要開始寫信:通知編委會讀投稿摘要以推薦審查人選、詢問被推薦的人選是否願意擔任審查工作、如同意就轉寄稿件提供審查、到收到審查意見後轉發給作者參照修改稿件、如果還需再審查,就得再次聯絡審稿人,確認修改稿已臻理想,可以出版了。實際上的運作,當然不可能像上述的線性流程如此單純。我聯絡協調的對象大多很忙碌,同時擔任其他很多教學、研究工作,幫期刊做事又完全是無償義工。所以就算出刊時間緊迫,頁數不足,我也還是得好聲好氣「提醒」對方「盡量」準時完成審查、修改工作。更別說有時投稿審稿雙方意見大不同,我和主編的兩人工作室周旋其間,需站穩編輯部的立場,不偏袒某方;又需促進雙方溝通,以便稿件能順利刊出,實在不是簡單工夫。

寫英文信的目的往往很簡單,但內容細節繁多、複雜、思慮還須盡量周延,操作起來並不容易。當時我初出茅廬,嘴上說會自己能寫英文信,實則半點應用英文的經驗也沒有,只好從做中學(苦笑)。寫信最大的難處是顧及對方讀信時的感受,所以我信件當中,最困難的就是寫退稿信(rejection letter)。一開始寫了幾封,主編終於找我去談話,要我讀讀自己寫的退稿信:

我:We are sorry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submission is not accepted by our journal.
主編:你不是前陣子申請博士班才通通被拒絕嗎(指),你回想一下自己收到的拒絕信中,有哪封措辭這麼直接的啊。

啊~我回想起來在自己收到的數十封拒絕信中,確實沒有哪一封是劈頭就說「抱歉噢我們不能收你」(實則一點悔意也沒有)。琢磨許久,才終於掌握退稿信的大原則:不要直接出現否定的措辭,盡量以描述客觀事實來表達否定的意思。由於當時我自己也還想再申請博士班,寫退稿信時總擔心自己一直拒絕別人,日後難免收到學校的拒絕信作為報應。因此寫起信來也就更加小心謹慎,寫作能力無形中也頗為增進。

在語言交流中,傳遞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固然重要,對方對於訊息的解讀與感受,更是溝通成敗的關鍵。在訊息表達與接收之間,差異固然在所難免,透過準確的措辭和設身處地地解讀,就能讓雙方在溝通中"on the same page"。幸運的是,主編花了很多時間,帶我讀許多寫得好的工作信件,例如如何在不說一個"no"字的情況下,婉轉的拒絕對方;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討論、確認繁雜的代辦事項。寫英文信,其實也是用文字來表現、表達自己;寫得好的英文信,其效果不遜於當面對談溝通。

無心插柳,原本是度過留學前空窗期的工作,卻從中學到許多日後受用的能力,使我在工作一年來美國唸書之後(第二次申請確實仍收到許多學校的拒絕信,但也幸運的獲得UCLA錄取),英文信件的溝通基本無礙,也從沒發生過對方誤讀我信中意思的狀況,回想起來還是得感謝在EASTS的工作經驗。來了美國之後,繼續用英文工作,那又是另外待續的故事了。

Tuesday, April 28, 2015

留學申請文件編修心得分享 (統計)

收到一篇之前幫忙過的朋友寫的心得分享
以下轉錄自ptt translator版友 chiann1010 關於留學申請文件編修的心得
ptt 原文在此

◎帳號(譯者或案主):
案主: chiann1010
譯者:Hsiao-Chun Wu (ID:aboa)
Email: siaojyunwu@gmail.com

◎評價(正評或負評):
五顆星的超正評!

○事由:
我是申請2015 fall master的同學,自從二月開始陸陸續續接到拒絕信後,心裡萬念俱灰,雖然目前申請的結果還沒有個著落,但我還是一直想著自己是哪部份有問題,除了Toefl、GRE的分數之外,SoP不外乎是申請中最重要的參考,雖然我先前也有找專業的潤稿譯者,也有請學長姊看過,但是仍我想一定有修改的空間,SoP就是要不斷的修改,經過反覆的修改直到最好為止。在四月初的時候意外在studyboard版上看到熱心的版友aboa願意幫忙看SoP,於是徬徨的我毫不猶豫寄站內信詢問,我想要知道我的SoP是哪裡有問題,哪裡可以更好。

aboa主要針對SoP文章結構、段落間的連貫性、遣詞用字、呈現方式有無強調出個人的優勢及獨特性等等做調整與修改,第一次寄給aboa後,兩天左右的時間就收到她的回覆,針對我每個段落做詳細的評論,從她的評論中可以看出她的用心與仔細,所提供的建議也十分受用;原本我的SoP很明確地寫出各段想表達的內容,比如說社團活動經驗、比賽經驗等,盡可能的在有限的篇幅裡寫出我的經歷,但其實對SoP來說,如果不完全跟想要申請的系所有直接相關,或是不能直接有助於admission committee 對你印象深刻、認為你足以勝任program,那這樣的段落對SoP來說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相反的,可以利用這部分的篇幅來寫更多關於動機與研究經歷,以及這個program如何有助於你達到你的目標。針對SoP內部分表達稍模糊的地方,aboa都會再次耐心地一一詢問,先理解我想要表達的用意,再告訴我她的想法,怎麼樣寫可以更明確的凸顯我的優勢,從她問的內容中我也重新再思考自己當初寫的內容,也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足;修改我的SoP後,aboa會告訴我她為什麼會這樣修改,讓我可以理解並比較自己原本寫得和修改後的差異,原本讓我覺得各個段落太過分明反而使整體結構顯得有些零碎。經過aboa在內容細節以及用字上的調整後,整個SoP拼湊得很完整,神奇地把段落更加緊密的連貫起來,頓時覺得自己之前寫得真是還有太多不足的地方了~

她告訴我,”不只是幫對方修改英文,而是能透過這個過程,讓對方學到日後受用的能力。顧客和服務可能是一時的,但學習到的能力是長久的”;我很感謝她願意慷慨地分享給我,和她討論的過程真的學到很多。我們的信件來往就像朋友一樣,她願意給我最中肯又受用的建議,以及溫暖適時的鼓勵,回信速度又非常快,從修改到完稿僅僅花3天的時間,真的很有效率!整個討論的過程我深刻地感受到她對這份SoP的重視與用心,真的十分感謝她,寫了落落長的文也辛苦版友看了這麼多,如果有需要編修SoP的版友,我非常誠摯的推薦aboa,她真的是個十分用心認真又專業的譯者!

◎案件類型與成交價格:
SoP編修,900字/2400元 (500-1000字 2400元,1000-1500字 3000元)

Sunday, April 26, 2015

英文寫作好書介紹:The Art of Styling Sentences

蹉跎許久,終於要來寫「英文學習好書」這一個項目的第一篇文章啦。新專欄第一響,來介紹一本平易近人,好讀好懂,使用方便的句子寫作小書
The Art of Styling Sentences

在英文寫作中
句子是構成段落與文章的基本單位 ("The whole if the sum of its parts.")
句子寫得好,段落開頭第一句就能吸引讀者目光
句子本身文法正確、結構完整,就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思想
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若能清楚通暢
就能寫出組織嚴密,文筆練達的好文章

所以,要學怎麼寫好英文文章,首先需要的是句子寫作的教材。在這方面,The Art of Styling Sentences,是一本自修、教學兩相宜的好書。




先來介紹書的內容: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Chapter 1: The Sentence,講解的是構成句子的基本要素。性質上比較像是全書的導讀(也就是說明本書要討論的課題為何)。第二部分,Chapter 2: The Twenty Patterns,列舉作者認為構成英文寫作最根本、最常見的句型,是全書的精華所在。第三部分是Chapter 3~Chapter 5,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得討論如何將基本句型加以組合、衍生,並探討關於修辭和文體風格等各種進階的問題。

由於第二部分是本書的主旨("the heart of this book"),因此這篇文章就集中介紹此部分。"The Twenty Patterns",顧名思議,涵括了二十個重點句型及其變化。在每個句型都包含了結構(以簡單圖解表示),解釋(explanation),使用時機(when to use this pattern),例句 (example),專家例句 (professional examples)、檢查要點(checkpoints)、和練習(exercise)。針對比較複雜的句型,還會有例句供讀者分析(sentence for analysis)。

針對每一個句型,本書不僅只給出定義,更強調的是每個句型在寫作上的效果,以及使用的條件與時機,引導讀者在實際寫作時,能自己決定如何運用所學到的句型,而不僅是紙上談兵(這是一般英語學習中多麼常見的通病)。在解釋句型時,本書除了詳細解說句型的構成外,也強調培養語感和對文字的直觀,鼓勵多讀(出聲音),藉此多多感覺不同標點與構劇方式、所產生的語氣、節奏,與韻律感,進而養成讀者自身在寫作時的判斷力和美感。

語感、美感,聽起來好像很抽象,卻是學習語言最根本也最終極的目標。如同我在Urban Dictionary一文中所強調的,語言是活的,其意義隨時在流動與變化。因此不論有多麼完善的參考書與教科書,語言的認知與表達,最終還是依靠「講者/作者」或「聽者/讀者」的自身的感知與判斷。在這方面The Art of styling Sentences 提供的「專家例句」,也就是pattern in use,讓讀者知道句型並不只是死硬的規則,而是活的,能清楚達意,感動人心的語言。讀著這些一樣由基本句型構成的名著名言,無形地也在學習者心中,設立一個標竿,激起一點「有為者亦若是」的寫作雄心。

比起我的愛書The Elements of StyleThe Art of styling Sentences 由於提供例句與練習,更適合中等程度的的讀者及教學上的使用。但即便是我,雖然已經習慣寫英文長文,回頭讀讀這本書,品味其中的例句,甚至於仔細地寫寫裡面的練習題,也時常有耳目一新之感,覺得自己的寫作可以更富變化,更豐富,朝寫作的下一個新境界前進。

如果你有機會,不論是自修,或者有老師帶領,我都推薦你從這本方便使用的小小好書,進入英語寫作大千世界。



Friday, April 24, 2015

Urban Dictionary--活潑實用的都會生活用語字典

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
看美劇的時候覺得字都聽得懂,連在一起卻不知道意思
或者聽不懂,(偷)看了字幕
卻發現好像是很奇怪的英文字
似乎很少出現在一般的英文閱讀中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活的」
只要活著的的語言,無不隨時隨地在改變
對於一個英文學習/使用者來說
如何在語言的變動中「捕捉」到這些改變
把握每個舊字新詞最及時的意義
是課本不會教,老師也來不及講的學問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個幫助大家瞭解變化中英語詞義的有趣線上字典 Urban Dictionary
這個字典定義的不是什麼高深的英文詞彙
而是各種在大眾文化,流行消費中孕育而生的「潮」字
例如我們按照字母順序閱覽,查到Apple hipster 這個字
Urban Dictionary的解釋是:
Someone who is so obsessed with Apple, and Steve Jobs, they can't even fathom rational thought or logical observation. A borderline retard.
這應該就是已經到了盲目地步的「果粉」吧(笑)

除了可以查字
官方網站也有一天一字的活動
今天的字/片語是 "You already know"
這句話一點都不難,半個生字也沒有
但透過Urban Dictionary的例句,可以知道這個簡單句子使用的時機和意涵
而每個字彙和修辭的正確使用脈絡
正是對英語學習者來說最重要,又最難掌握的地方
在這方面Urban Dictionary可以說是一個好工具
很簡潔的讓使用者能將使用英語時的「情境」與「內容」搭配在一起

由於語言的定義是流動的
所以Urban Dictionary所提供的不是某字詞唯一正確的定義
(也就是所謂的"dictionary definition")
反之,Urban Dictionary旨在提供一個空間
讓使用者能發表、辯論字詞的意涵
你可以發表自己某個字詞的定義
也可透過每個詞條底下的「贊成」和「不贊成」
來表達你對於這個定義的看法
當然針對每個字詞,Urban Dictionary也不會只呈現一種定義
如今天的"You already know"
就有很多種定義和用法
而得到「贊成」數最多的定義
就會被列為 "top definition"放在所有定義的最前面

Urban Dictionary 這種強調「使用者定義」的精神很有意思
肯定語言的變幻莫測的特質
呈現出來的語言風貌
和我們在教科書上學到的很不一樣

充實英文語彙,除了背單字、記片語
也可以上Urban Dictionary學一些「活生生」的英文喔




Wednesday, April 22, 2015

成人英語口說

在鎮日忙碌的工作中,您是否想以最適合自己、有效率的方式,增進英文實力。使自己在參加國際商展、業務洽談、遠端會議或產品發表會時,都能和外籍客戶與同事準確溝通,達成業務目標。在日益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不僅不怕被淘汰,還能更上層樓。

下班後,您是否還想繼續自我充實,培養語言興趣,不論人在台灣或出國旅遊,都能以英語侃侃而談,結交各處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開拓視野,豐富人生風貌?

歡迎您來參加我的成人英語口說課程
我於我的授課資格,請見關於我的小簡介

我提供的成人英語口說課程,全程一對一教學(可全英語授課,或中英並行),教學內容完全依照學生需求打造,設計專屬於每一個學生的課程。上課討論內容取材自生活時事相關之英文文章,也可配合學生興趣選材,討論您專業領域的相關題材,讓您學習怎麼用英文分享興趣,討論專業話題,也拓展國際視野。

閒聊式的英文會話課,無法讓您培養真正的英文實力。在會話練習過程中,我將仔細修正您的發音和修辭、文法使用,並適時補充口說英語中常用的詞彙與表達句型。我也會細心為你解釋中英文語言表達之間的差異,讓您在與外籍人士交談過程中能準確表達自己、正確地理解對方。在每次一小時的課程中,我會以最細心、有效率的方式幫助您迅速掌握英語口說的要領,使您有自信開口說英文,享受自在運用英文溝通的樂趣。

Skype一對一教學
每次上課時間一小時,收費800台幣
有意者可安排一次三十分鐘的免費Skype諮詢

別再猶豫,快來學英文吧
這次您將有全新的英文學習體驗
有意者請洽 siaojyunwu@gmail.com

Sunday, April 19, 2015

學術英文閱讀寫作課程(長期班)

你是否正在準備出國留學,卻擔心自己英文不夠好,無法在英語學術環境下生存?
你是否正在台灣攻讀博碩士學位,卻對於老師指派的英文閱讀作業感到困擾,也擔心自己在日益國際化的學術界,英文實力不如出國留學的同輩人?

要培養在國際學術舞台所必需的競爭力,你所需俱備的能力不只是讀文獻、算數學、寫程式,做實驗,考托福。要有成功的學術生涯,語言能力和研究能力一樣重要。將語言能力培養好,使你更能專注於專業領域。只要提早準備,掌握正確方法,並多加練習,就能免除不必要的挫折和錯誤嘗試,使你的學術之路如虎添翼。

這是為有學術英文需求的朋友設計的專門課程,我將有系統、有規劃的會帶領你學習以下各項關鍵能力:
1. 掌握英文學術論文及書籍的寫作結構
2. 段落分析,透過主題句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讀出論文通篇要旨
3. 句型拆解,使你能駕輕就熟讀長句
4. key words關鍵字練習,找出關鍵字,就能迅速讀懂文章
5. 課堂討論常用句型指導,讓你上課時胸有成竹,不怕開口說話
6. 讀書筆記、摘要寫作練習,讓你凡讀過必留下痕跡,在日後博士資格考及研究文獻回顧時都派上用場

上課方法:
我的教學法採授課與實際練習並重。在本課程中,我將不僅告訴你學術英文的原則,更重視實際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我會仔細糾正、批改你的作業,協助你迅速掌握學習到的技能,確實培養您在實務上使用學術英文的能力與自信。


Skype一對一教學
每次上課時間一小時,收費1000元台幣
有意者可安排一次三十分鐘的免費Skype諮詢

方法最重要,把在學術英文的survival skills 一次學起來,您將永遠受用
有意者請洽 siaojyunwu@gmail.com



SoP 以及獎助申請 proposal 參考資料推薦及寫作要領



今天想和各位介紹一些SoP寫作的參考資料。這些資料是我到美國念博士班之後,為了寫各種獎學金申請而陸陸續續找到的(身為一個窮兮兮研究生,找錢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這些資料雖然是以「申請人文社科在美國的獎學金」為主,但「推銷自己的研究計劃」的要訣,在學術研究的哪一個領域和階段,都是一體通用。所以不論你是已經在美國研究所就讀中,或是正在準備撰寫留學申請文件,希望這篇文章對你都會有所幫助喔。

以下是我會參考到的三篇文章,都是在網路上可以下載的
1. SSRC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il), On the Arts of Writing Proposals
2. ACLS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y), Writing Proposals for ACLS Fellowship Competiiton
3. NEH (National Endowment of the Humanities), The Arts of the Fellowship Proposals, in Scholarly Pursuit, pp. 203-08

上述SSRC, ACLS, NEH 都是美國人文社科領域很重要的funding agency,每年都有多種獎助項目,申請人更是超級多。這三篇文章都是基於豐富的獎助申請審核所寫出來的,所以很具有參考價值。但由於這三個單位的性質和獎助重點有所不同,三篇文章的內容也有點差異。而三篇文章都提到的部分,當然就是寫出成功proposal的大重點啦。

有申請經驗的人都知道,申請學校或獎學金,有時能成功,有時會失敗,在嘗試過程中漸漸會有一點 「怎麼樣有可能會成功」“fu”,卻有似乎很難說得出一個「客觀的的標準」。這也是為何上述三篇文章都將申請書的寫作要訣說成是 “arts” (藝術),而不只是一門 “skills” (技術)。關鍵在於要知道 ”unspoken customs, norms, and needs that serve the selection itsef” (那些沒被說出來,卻能滿足審查委員會期望的習慣、規矩,與需求),也就是說要知道 “how your proposal will be read” (別人會怎麼讀你的作品)。

以下就一一來講重點

1. 清楚瞭解申請書這一文類的特性
如同ACLS開宗明義告訴申請人的, “ Proposal writing is a genre of its own. If rhetoric is the craft of persuasion, proposal writing is especially so.” (申請書是一種自成一格的文類。如果修辭是一種以文字說服讀者的手藝,在撰寫申請書時更是如此)。寫申請書的重點在於「說服」,憑什麼呢?SSRC提出三個申請書應該展現的價值:
1 conceptual innovation (觀念上的創新)
2 methodological rigor (嚴謹的研究方法)
3 rich, substantive content (豐富具體的內容)

要俱備這三項要件,才是有競爭力的申請書。

2. 知道proposal的寫作目的,並且達成目的
前面已經提到過,申請書的重點在於「說服」, 也就是要明確地回答 “the why questions”。在申請書中,最重要的 why question有兩個:
1.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
這個問題要求申請人提出關於自己研究的 “big picture”--不只是對自己專攻領域的重要性,也需指出該研究計劃對廣泛學術界的的意義 。申請人該好好思考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significance) 何在,但也不需擔心自己的研究是否無足輕重。如同NEH所說,關鍵在於如何 “make your subject important” (使你的研究讀來有重要性),如果申請人的研究在目前來說比較小眾、非主流,那也沒關係!拿出勇起來當開山始祖吧(笑)。

2.為什麼要由「你」來做這個研究?
這個問題要求申請人將「自己」和「研究題目」結合起來。也許申請人提出的研究題目很重要,該申請人未必是進行這個研究的最佳人選。申請人應該舉出自己的 ”promise of quality” ,透過過去的學習、研究、甚至實務經驗,具體呈現出申請人的 ”confident sense of self” ,說服審查委員自己就是進行這個研究的不二人選。

3. 關於寫作本身
在知道proposal的文類特性和寫作目的之後,最終還是有好的寫作技巧,才能完全展現申請人的長才。關於寫作技巧大多是通則,只有一點是針對跨領域獎學金申請需要注意的:就是 “no pretentious jargon” (不要玩弄做作的行話)!其實運用行話不是不行,但要取得微妙的平衡:完全不用,內行人會覺得申請人很無知(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用的太多,或讓讀者覺得申請人很賣弄(很自以為聰明嘛)。我的建議是,把「行話」當成「關鍵字」來理解,如果某一術語是你研究中的關鍵字,就放心大膽的用,也可以增添定義說明,讓讀者清楚掌握你想表達的意思。如果不是關鍵字,那就表示這個字不是很關鍵啦,就沒有一定要使用的必要。

讀到這裡,你是否覺得proposal 的寫作要領,是不是和之前提到的SoP寫作有許多相似之處呢?一通萬通,把這些要領先學起來,在美國入學以後就可以直接進入寫獎助申請的戰場,加速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的研究者的過程。曾經有多位在美國的教授告訴我,學術之路,就是一個不斷寫(和重寫)proposals的過程。把這些資料整理寫成文章,除了分享給大家,也是給我自己復習、日後繼續申請獎助的參考資料。大家一起共勉之!錄取多多,$$也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