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8, 2015

寫給準備第二次申請的你/妳

最近又有機會幫忙一些網友讀SoP,遇到幾位是準備第二次申請的例子。其實申請一次以上,才順利錄取美國研究所,是準備留學過程中相當普遍的情形。因此我想專門寫這篇短文,提出一些「準備第二次申請」的經驗和建議,和雖然一時遭遇挫折,卻心中熱火不滅,仍想著追求自我實現的讀友們分享。



(圖為2013年夏天在阿爾卑斯山看到的登山家)

先說說我自己的經驗,目前就讀的博士班就是申請了兩次博士班才被錄取的。第一次申請時是我的碩三上學期,當時打著如意算盤,想說應屆申請,沒有空窗期,能順順的接著讀博士班。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碩士論文還在進行中,尚無具體研究成果,此外自己連怎麼寫SoP都不知道,又全部申請全美排名前十的學校,結果當然是全軍覆沒⋯雖然我理性上完全可以理解這個結果,感性上卻很不能接受,沈溺在一種「啊~全世界都拒絕我了」的自我悲情中,默默把惠我良多的Ptt留學版從我的最愛中刪除了好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才重整旗鼓,著手準備第二次的申請。故以下的心得和建議,都是過來人的真心話。

在收到所有的拒絕信之後(真的,拒絕信收的太多,收到後來就會知覺麻木。但把信全部印出來貼在牆壁上應該是不錯的壁紙裝飾),先讓心裡沈靜一下,好好跟家人、老師,或好友聊聊,如果你覺得還是想再申請一次,那麼建議你

1) 先來點心理建設。申請美國研究所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雖然我們不時會聽到神人的錄取事跡,但我一直覺得人的聰明和運氣,應該是各自常態分佈的,兩者的最大值要同時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本來就是件有點神奇的事情。
這種想法不是為自己的失敗開脫,而是認清申請學校這件事情,本來就有相當大的機率成分。一個完美的準備,意義不在於保證一定會成功。而是當你完成準備的時候,可以很誠懇地對自己說:可以做到的我已經做到,已經對自己負完全責任。之後若仍未達成目標,我也能坦然將結果視之為外在不可抗力的因素的影響,絲毫不會有推卸責任的愧疚心。

2)有了心理建設之後,你需要很誠實的分析自己前次申請的利弊得失。自己的優勢是什麼?是否可以進一步強化?弱點為何,應該如何彌補、改進?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非常誠實,客觀地比較、分析,不要有太多感情上的辯解。人不能將自己舉起,若希望未來能有所進展,就需要一種超越自我的眼光,才能清楚看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3)通過上一步可以整理出一些「代辦事項」,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申請人。這些項目因人而異,可能是重考托福、期刊投稿、申請獎學金等等,請自行衡量。把握這些項目之後,接下來就需要擬定一個具體可執行的時間表,在有限的時間內,變身~~~。其實如果在第一次申請之後緊接著進行下一年度的申請,可以準備的時間並不長,至多也只有半年的時間。因此必須針對諸多代辦事項排好優先順序,優先著手加分效果最強、最迫切,或最可行的事項。

舉我自己的時間表為例,收完全部的拒絕信是三月中,晃蕩了兩個月,五月開始重振士氣(第一步就是把Ptt留學版又加回我的最愛),七月底寫完論文碩士畢業,開始全職的英文學術期刊助理編輯工作,八月申請Fulbright獎學金,十月初重新考了一次托福,接著把SoP和writing sample依照明確的研究計劃,全部重新寫過,十二月初到一月初送出博士班的申請。由於在進行這些事情的同時,也處於全職工作的狀態,因此不僅時間緊湊,腦力也相當緊繃。但也因此把創造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峰,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忙碌,很有一種酣快淋漓的回憶。

最後的小結語:申請美國博碩士班本來就不是件容易事,在失敗過一次之後仍不放棄,不肯退場,更是需要一點過人的勇氣和天真(是一種我還要打十個的氣勢啊)。但同時我也一直相信,同一件事情,做第二次的時候,絕對只有可能比第一次更好。人對於自我實現的追求,存乎於以過去的自己為起點,走了多遠。多花一點時間,也許繞了點路,但有天再回頭望,看到的是自己一路走來、演繹而出的壯闊風景。

以上~希望能幫助到準備第二次申請的讀友。如果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找我討論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